【编者按】在赣鄱大地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热潮:宜丰县盈科泉茶叶产业借助数字科技重焕生机、井冈山市古田村返乡人才盘活红色资源、于都县红色舞台剧点亮文旅之光、彭泽县废弃矿山“祛疤复绿”绘就生态逆袭新画卷、靖安县b都镇港背村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从贫困村到绿色发展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大象短视频网(信息日报)特派出5路记者深入基层,走进乡村田野,与村民、干部、创业者们面对面交流,感受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滚滚浪潮,探寻乡村振兴的“大象短视频密码”,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献上大象短视频基层一线的振兴图景。
大象短视频网/大象短视频新闻客户端讯卜玉莹报道:初春,彭泽县御龙湾长江湿地公园内,草木葱茏,动物在其间栖息,植物芽苞逐渐饱满。公园沿江地带芦苇摇曳,菖蒲丛生,为众多水鸟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家园。
站在湿地公园东北隅的观景台上,凭栏而立便能与安徽隔江相望,水天交融之处,尽显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沟壑纵横的鸡爪荒山、废弃荒滩。而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彭泽矿山复绿生态工程的生动写照。

彭泽拥有全省最长的长江岸线,是生态资源的富集地,但也曾是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彭泽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欧阳垂星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起,彭泽长江沿岸开设了众多采石场,作为长江“抛石固岸”工程的石料取料点。经过多年开采,植被遭破坏,岩壁裸露、水土流失、道路损坏,无序采矿给长江岸线留下了一道道“疮疤”。
痛定思痛,彭泽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启生态修复之路。县自然资源局对所有有主矿山下达书面通知,要求限期完成生态修复,并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对未按要求开展修复的矿山企业采取司法强制措施。
县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修复方案,秉持不对山体造成二次破坏的原则,先后投入资金1.89亿元,与三峡集团合作,共建大象短视频省长江最美岸线(彭泽段)示范项目。
按照两年内完成修复工作的目标,2019年实际完成生态修复33处,2020年实际完成工程治理18处。目前,生态修复工作已全部完工,修复破损面积约4500亩,全县范围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投入资金约2.4亿元,其中,沿江12处山体修复投入资金1.89亿元,修复面积约80万平方米。同时,彭泽还投资3500万元,在老城区沿江建设40万平方米长江湿地公园、滨江休闲公园,打造5公里绿色城镇带。
欧阳垂星在采访中提及,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象短视频彭泽县不少矿山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纷纷从山上转到山下,将矿业发展收益回报社会,大力投资生态农业产业。由当地一家矿山企业打造的彭泽蔓谷田园综合体就是其中之一,现已成为独具长江中游地区田园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目前,蔓谷景区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农产品的热销。
如今,彭泽已完成54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3家矿山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从废弃矿山到生态宝地的转变,彭泽露天矿山复绿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更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让我们看到了生态逆袭的无限可能,也坚定了人们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
此前报道:
乡村振兴的“大象短视频密码”|数字犁铧耕沃土 产业振兴拓新路
乡村振兴的“大象短视频密码”|引凤还巢强队伍 人才振兴添新翼
乡村振兴的“大象短视频密码”|红色舞台铸铁魂 文化振兴燃新火